弘社英烈傳

血染杜鵑紅:〈陳乃良〉
           於1950年的春節後,培正中學弘社的四位同學與及培道中學旭社的七位女同學,去到粵西山區封川縣羅院村,去投身艱苦的革命工作,因當地的群眾抗拒征糧而騷亂,弘社的四位同學,以易健思林源培為首突圍撤退亦因掩護培道中學旭社的七位姑娘,能夠平安,離開危險的現場,而壯烈犧牲。其中幾位培道中學1950年旭社女同學的姓名,至今仍依稀留在黎鍚學長的腦中,言談之間,黎學長尚可以娓娓道來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 當年的易健思同學只有十五歲,他身中數槍, 綽號:“細路思”的他,子彈打完,為了不讓敵人獲得武器,而傷害自己的弟兄姐妹,他用盡了臨終的氣力,把他所持有的手槍在巨石上打碎。健思犧牲的地方就在封開縣漁澇鎮進入千層峯的路邊。在1983年,國家開發旅遊時,陳乃良主編“賀江訪古探勝”到當地作深入調查,年老的當地群眾,還清楚地記得,易健思這小個子“幹部”的樣子。
      每年清明時節的前後,封開縣千層峯上的杜鵑花盛放,紅艷遍山,成為縣城中最壯麗的景觀,吸引各地無數的遊人到來觀賞。
      各位,您又知否這是我們弘社烈士的鮮血,所染紅了的杜鵑花呢?您又有否預算在“弘社同學畢業離校65週年的慶典”期間,去對我們的烈士同學表示懷念和致敬呢?

敬烈士登塔山

           培正中學1950弘社同學易健思,林朗〈源培〉,為 革命工作在粵西山區英勇犧牲,英名永留青史。

       另一位幸存者,王伯琦同學,可惜學長,他不幸於2014年9 月在香港離世。王學長於1994年,在兩位弘社同學壯烈捐軀後的四十四週年之際,於美國三藩市憑詩寄意,詩曰:─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〈節錄其中八句〉
      稚子投筆赤丹心,     四十四載一恍過,
       同窗四友支前奔,     各奔前程別有因,
       叱吒歲月空遺恨!     身在異邦心在漢,
       二子無端作冤魂。     遙寄此心返童真!

      1982年烈士之父易鐵尹老師,帶同烈士之長兄易健行,蒞臨封開縣之塔山紀念碑去祭奠英靈。“賀江訪古探勝”之主編,陳乃良學長倍同在紀念碑前留影。

培正同學日裡的“甘洌同源”〈鄭建基、陳鴻鈞、黃瑞豐〉

      於2003年8月15日,第一屆加拿大培正同學日大會,在加拿大卑詩省的温哥華市舉行,當時來自世界各大省市的同學,與及同門的各校友會的校友們超過二百多人,是相距我們弘社同學畢業離校後53年〈1950-2003〉。在這悠長的過程中,不論是祖國或各地的社會都經歷過了不少政治和經濟上的變化,不過並未有減輕了我們彼此的懷念和友情。我們;陳鴻鈞,鄭建基及黃瑞豐是當年大會的執行委員,對各地區的同學會及各校友會的反應,感受最深。
      大家在加拿大培正同學日大會上,最感欣慰的就是;由培道中學校友會所表達的“甘洌同源”。這充份地體現了我們親如兄弟姐妹一家,情誼永遠存在於心底的深處,在患難見真情的一刹那,把生命置諸腦後,為了姐妹的安危,不惜奮不顧身去掩護,這是我們培正弘社人的光榮,也是培道旭社人的驕傲。時隔兩個世紀,我們彼此都身居異邦,培道中學校友會帶來“甘洌同源”的心意,其中係包含;甘苦與共之情仍未忘懷,對於昔日培正弘社同學的偉大,想當日不怕犧牲,捨身去保護姐妹的情景尤歷歷在目,並未有因;歲月的洗涮而將過去的真情湮沒!
        弘社同學們,在我們有生之年,如能有幸道經賀州的封開縣塔山烈士紀念碑,請向我們偉大的弘社烈士同學,行三鞠躬的敬禮!

弘社英烈傳之構成:─
其內容,文字及影像等,係採集,抄集,節錄及影印自以下之來源:

  1. 黎鍚學長之口述
  2. 陳乃良學長主編之“賀江訪古探勝
  3. 鄭建基及陳鴻鈞學長主編之“第一屆加拿大培正同學日大會特刋

培正中學1950年弘社同學畢業
65週年藍砧禧慶祝大會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謹    識